中國商報/中國商網(記者 頡宇星)為了打擊醫藥行業亂象,整治虛開發票、商業賄賂等行業“頑疾”,國家醫療保障局以及各地相關部門近半個月內密集“出拳”,包括對醫藥企業進行檢查、發布相關指導意見等。專家認為這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:醫藥行業將迎來更強監管,相關企業的違法成本將越來越高。

中國商網 彭榮岳制圖
據悉,今年6月10日,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、陜西省醫療保障局決定對集中采購的中選藥品進行專項檢查。重點檢查內容包括藥品配送企業是否存在掛靠走票、虛構藥品銷售流向、虛開和未開增值稅發票、纂改計算機系統數據、各類數據造假等情況。
中國商報記者發現,此次檢查涉及的重點品種包括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的阿德福韋酯片(10mg)、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的阿奇霉素片(0.25g)、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頭孢拉定膠囊(0.25g)等。
中國商報記者致電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,相關接待人員表示,該項檢查正在有序進行,目前處于企業自查階段,檢查結果以官方網站信息為準。
在發布上述檢查通知的前五天,6月5日,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了《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(第二次征求意見稿)》(以下簡稱指導意見)。該指導意見提出,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事項目錄清單,具體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醫藥商業賄賂、操縱市場價格、違反合同約定、擾亂采購秩序等違法違規、有悖誠信和公平競爭的行為。自該指導意見發布之日起,醫藥企業通過目錄清單所列行為進行不正當競爭、獲得不正當利益的,將被納入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信用評價范圍。
就在同日,國家衛健委、工信部、公安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《關于印發2020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通知)。該通知顯示,此次糾風工作的要點包括嚴厲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行為,鞏固醫藥流通領域改革成效,清理群眾身邊的醫療行業亂象,完善醫保支付與招標采購價格聯動機制。
此外,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,今年5月25日和28日,國家稅務總局莆田市稅務局、南平市稅務局官方網站發布了多條稅務處理決定書的送達公告,這些公告涉及對象以醫藥企業居多,內容大部分為某公司在無實際生產經營、與受票醫藥企業間不存在真實業務交易的情況下虛開增值稅發票。
醫藥行業咨詢管理專家林小芳對記者表示,近半個月內相關監管部門頻頻“出拳”,這在業內還是比較罕見的。這意味著醫藥行業的生產、銷售等環節將越來越透明,企業違法成本也將越來越高。
此前,醫藥巨頭恒瑞曾卷入行賄案。另據中國商報記者統計,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“醫藥”“醫院”“回扣”作為關鍵詞檢索,便有1883篇相關文書,其中涉及的藥企數量眾多。
林小芳表示,患者在使用藥品方面的自主判斷能力不強,基本上是醫生開什么藥患者就吃什么藥,這導致藥企和醫生之間的行賄受賄現象屢禁不止。
某醫藥銷售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,自“兩票制”(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,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)實施后,醫藥代表(負責相關藥品的推廣工作的人員)就感受到了高壓監管;帶量采購實施后,越來越多的藥品價格低到“地板價”,醫藥代表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了。
林小芳認為,加強醫藥行業監管既有利于老百姓買到更實惠的藥品,也有利于醫藥企業規范經營,將更多資金和精力放在藥品研發上,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。